十多年前,牛蛙还只是南方夜市摊的小众食材;如今,这个曾被视为“边缘品类”的食材已撑起近千亿市场规模,成为餐饮行业当之无愧的“黄金赛道”。相关数据显示,高峰时期,全国牛蛙年产量突破70万吨,餐饮终端市场规模达680亿元。在这场品类革命中,蛙来哒以开拓者之姿,用15年时间完成从“品类定义者”到“行业生态共建者”的跨越,为餐饮细分赛道的破圈提供了鲜活范本。
2010年的长沙街头,牛蛙还多以“麻辣卤味”“爆炒小份”的形式出现在夜市摊点,彼时的餐饮市场普遍将其视为“非主流食材”。蛙来哒创始人团队却敏锐捕捉到这一品类的潜力: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契合健康饮食趋势,且肉质细嫩易入味的特点适配多元烹饪方式。
2015年,蛙来哒推出紫苏平锅牛蛙这一标志性产品,通过“先炸后炒”的工艺锁住肉汁,搭配独家酱料配方形成记忆点,成功火爆出圈,验证了单品爆款的可行性。
更关键的是,品牌通过场景升级打破品类天花板。从初代工业风门店到融合市井元素的“超级夜市店”,蛙来哒用霓虹灯牌、互动装置构建社交化消费场景,使客群从“夜宵食客”扩展至“全时段家庭客群”。
在供应链端,品牌构建起“生态养殖+全程溯源”的全链条管控体系。拥有千亩生态养殖基地,并创新采用“稻蛙共生”模式,形成了一套绿色循环的生态系统。蛙类凭借天然习性捕食害虫,从源头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让稻米和蛙类都能在更纯净的环境中生长;而稻田里的淤泥,则为蛙类提供了富含营养的天然养料,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为了确保每一只牛蛙的品质,从塘头捕捞到门店上桌的全过程,都要经过三重严苛检测。这种贯穿始终的“透明化品控”,不仅让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产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更凭借实打实的品质保障,使品牌在市场中树立起值得信赖的形象,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随着牛蛙成为大众餐桌上的常客,蛙来哒开始积极探索品类价值的进一步延伸。品牌巧妙打造“品牌日”“吃蛙节”等专属节日,以此为切入点深化消费者对牛蛙品类的认知并强化其对品牌的情感连接;同时,瞄准年轻消费群体的喜好,通过“餐饮+娱乐”的跨界玩法持续制造话题,不仅与热门IP联名推出新奇菜品,更“哒哒”作为核心IP形象,赋予其活泼、亲和的人格特质,从菜单插画到门店主题装置,“哒哒”形象全面渗透消费场景。更具突破性的是,品牌邀请粉丝参与IP形象共创,并衍生出手机支架、环保袋等实体周边,这种深度互动使“哒哒”从商业符号升华为年轻群体的“集体创作”,激发强烈归属感。
这一系列操作层层递进,从强化品类记忆到构建情感连接,最终成功将消费者对牛蛙品类的普遍认知,转化为对蛙来哒品牌的深度认同。
如今,蛙来哒的门店已覆盖全国100余个城市,数量突破500家,2023年6月12日,蛙来哒更是获得了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授予的“紫苏牛蛙餐品中国首创者”、“2022年中国牛蛙餐饮连锁企业规模第一”、“2022年中国牛蛙餐饮行业蛙锅销量第一”的三项权威认证。
从夜市摊的小众食材到撑起千亿市场的黄金赛道,牛蛙品类的崛起之路,既是消费升级浪潮下细分市场爆发的缩影,也是蛙来哒这样的头部品牌以创新引领行业进化的实践样本。当标准化筑牢品质根基,当产业链协同激活生态活力,当文化赋能打开价值空间,这个曾经的“边缘品类”,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餐饮行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