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行业,真正能把一个品类坚持做深、做透、做出规模的品牌,并不多见。
而“蛙来哒”,却用15年时间,把一道牛蛙菜品做成了一个品类符号,从一个街边餐厅,一步步成长为中国牛蛙美食赛道的领军品牌。它的成长路径,不仅是餐饮行业的一段传奇,更是“单品聚焦”战略的一次完美实践。
从街边店起步,聚焦牛蛙打出差异化
时间回到2010年,蛙来哒创始人罗浩、罗清两兄妹在湖南长沙开出第一家门店。最初,它还只是一家普通的湘菜餐饮店,菜品种类繁多,但缺乏记忆点。转机出现在他们对牛蛙品类的果断聚焦。
当时,牛蛙并非主流食材,但蛙来哒看中了其肉质鲜美、健康低脂、成瘾性口感的特点,以及背后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市场潜力。他们毅然决然砍掉其他产品线,全力投入牛蛙单品,围绕“一口上瘾”的味觉体验,研发出包括紫苏味、香辣味等在内的十几种不同口味的牛蛙锅。
正是这一战略聚焦,让蛙来哒从同质化严重的餐饮市场中跳了出来,迅速建立起“吃蛙,就吃蛙来哒”的品牌认知。
不止于产品,供应链+运营构建护城河
单品聚焦≠产品单一。蛙来哒深知,要想把牛蛙这个品类真正做大做强,必须构建起强大的后端体系。
为筑牢发展根基,他们将布局的触角延伸至产业链上游,从牛蛙养殖源头开始,一步步完善供应链体系。他们不仅主动推动牛蛙养殖向规范化、生态化方向升级,更自建“牛蛙三级检测”机制,从养殖基地到仓库再到门店,通过多轮次、全维度的检测,让品牌的食材供应保持稳定可靠,也为消费者的每一次用餐体验筑牢“安全防线”。与此同时,蛙来哒持续投入产品研发,每年推出新品,保持消费者的新鲜感。
在门店运营上,蛙来哒打破传统餐饮氛围,开创“霓虹灯+酒吧卡座设计”的沉浸式用餐场景,精准捕捉年轻消费群体对个性化、体验感的追求,让用餐不再局限于味蕾满足,更成为一场充满潮流氛围的社交体验。不仅如此,为持续保持场景吸引力,蛙来哒坚持每1-2年对门店进行迭代焕新,如今已升级至8.0超级马戏团概念店,每一次升级都紧扣年轻潮流趋势,不断刷新消费者的体验期待。
在标准化方面,蛙来哒精心打磨多套完整运营手册,构建起覆盖门店全流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从门店整体管理制度、前厅后厨的精细化分工、核心产品的标准化制作流程,到门店CIS整体形象的统一管理,大到战略层面的规范,小到店长日常工作细则、突发危机事项的处理预案,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且可落地的标准,确保无论门店开在哪个城市,都能保持一致的产品品质与服务水准。
正是凭借供应链与标准化体系的双重加持,蛙来哒的扩张之路既快速又稳健。截至目前,品牌已在全国上百个城市布局500多家门店,凭借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与稳定的消费体验,成功占据牛蛙赛道头部位置,成为名副其实的“牛蛙赛道之王”。
蛙来哒的成功,是品类战略的胜利
蛙来哒的崛起路径,清晰展示出餐饮品牌凭借超级单品打出规模的可行性。
降低认知成本:聚焦一个品类,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和选择;
实现深度专业化:集中资源攻坚供应链、产品和运营,形成竞争壁垒;
强化品牌资产:品牌逐渐与品类划上等号,成为用户心中的首选。
在餐饮行业频繁追逐风口、热衷“跨界跟风”的当下,蛙来哒坚守单一品类、持续迭代升级的“长期主义”显得尤为珍贵。它的成功证明,餐饮品牌无需追求“大而全”,只要找准细分赛道,以极致的专注和专业深耕下去,把一个品类做透、做精、做专,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这份“不跟风、不浮躁”的坚守,不仅为蛙来哒赢得了市场与用户的认可,更为更多迷茫的餐饮人提供了清晰的方向——专注比多元更有力,长期主义比短期红利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