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品牌能存活五年已属不易,而蛙来哒持续走红十多年,不仅开辟了牛蛙美食的全新赛道,更凭借全国500+门店的规模优势,成为当之无愧的牛蛙品类老大。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品牌智慧和战略定力?
聚焦战略,少即是多的商业智慧
时间回到2015年,当众多餐饮品牌忙于扩展菜品、追逐热点时,蛙来哒却反其道而行之,摒弃多元品类的诱惑,将所有资源集中于牛蛙这一单一品类,开启深耕之路。这一决策在当时曾被不少人视为冒险,但其背后,恰恰藏着“少即是多”的深刻商业逻辑——与其在多个领域浅尝辄止,不如在单点上做到极致,以专注构建不可替代的竞争壁垒。
此后十年,蛙来哒始终坚守这一战略,在牛蛙单品上持续注入创新活力,让“专注”不沦为“单调”。在口味研发上,它既守住经典基底,凭借紫苏、蚝油、泡椒、番茄等初代口味积累了坚实的消费口碑;更敢于突破食材边界,主动打破味觉惯性,先后推出火焰爆辣蛙、臭豆腐牛蛙等创意组合,为消费者带来层次更丰富的味觉惊喜。
更巧妙的是,蛙来哒并未因“专注牛蛙”而局限用餐体验。围绕牛蛙这一核心,品牌精心搭建了丰富的小吃与配菜体系。这种“聚焦核心+周边补位”的模式,既守住了“牛蛙专家”的品类定位,避免了品牌认知模糊,又通过多元搭配满足了消费者的复合需求,让“单点深耕”迸发出不输“多元经营”的市场吸引力。
从食材溯源到体验统一,以标准化运营构筑品牌护城河
在规模化扩张与品质稳定的博弈中,蛙来哒走出了一条以“全链路标准化”为核心的发展路径,从源头食材到终端消费体验,实现了全方位的品质升级与体验统一,让“无论在哪家门店,都能吃到同样的好味道”成为品牌递给消费者的定心丸。
为守住食材品质防线,蛙来哒早早便将管控触角延伸至产业链上游。一方面,品牌精选优质养殖基地建立深度合作,确保每一批次食材的基础品质与供应稳定;另一方面,品牌主动掌控供应链核心环节,2018年,蛙来哒正式启动自建牛蛙生态养殖基地,将食材标准从“合作监管”升级为“自主把控”;2022年,又创新推行“稻蛙共生”绿色养殖模式,在实现生态循环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牛蛙肉质的鲜嫩度与安全性。
不仅如此,蛙来哒还建立了一套“三级检测”体系,从养殖基地出栏、仓库存储到门店入库,每一个环节均设置专业检测节点,层层把关、环环相扣,确保只有符合标准的牛蛙才能进入烹饪环节。
而在食材之外,蛙来哒更将标准化贯穿于门店运营的全流程。从门店整体的管理制度、前厅后厨的详细分工、产品的标准化、门店CIS整体形象管理,到店长日常管理、危机事项处理……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手册作为指导。
正是这套覆盖“养殖-检测-烹饪-运营”的全链路标准体系,让蛙来哒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品质定力,无论门店开至全国哪个城市,消费者都能享受到口味、品质、安全度完全一致的美食体验,既打破了餐饮行业“扩张必失质”的魔咒,更以稳定的体验感积累了深厚的品牌信任,成为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核心竞争力。
年轻化战略,与Z世代共舞
在品牌营销层面,蛙来哒精准洞察Z世代消费需求,以系统化策略搭建起与年轻群体的深度沟通桥梁,从线上触达、线下体验到品牌共创,层层递进地传递年轻基因,成功抢占年轻消费者心智。
在线上营销端,蛙来哒聚焦Z世代聚集的小红书与抖音平台,紧扣平台内容生态特性打造差异化传播。在小红书,通过真实用户探店笔记、美食分享,以种草思维激发用户自发分享,让品牌在“生活方式分享”场景中自然渗透;在抖音,则依托短视频的强视觉冲击力,推出趣味视频、直播预告,搭配魔性BGM与热门话题标签,快速引爆流量,实现品牌声量的裂变式增长。
而当消费者步入线下门店,蛙来哒更将“年轻感”转化为可感知的沉浸式体验:酷炫的霓虹灯光勾勒出潮流氛围,动感的流行音乐唤醒感官活力,充满设计感的蛙元素装饰、个性十足的桌椅布局,让整个餐厅成为Z世代青睐的“社交打卡地”。在这里,就餐不再是单纯的口腹之欲满足,而是一场融合美食、潮流与社交的体验,每一处细节都契合了年轻群体“为体验买单、为社交消费”的需求。
为进一步深化与Z世代的情感联结,蛙来哒还创新玩法,通过“造节营销+IP联名”持续制造品牌热度:打造专属“88超级品牌日”“吃蛙节”,推出主题活动与互动游戏,以仪式感强化用户记忆;联动热门IP推出联名周边与限定菜品,借助IP的粉丝号召力,让品牌与年轻群体的兴趣偏好深度绑定,在一次次新鲜互动中,不断巩固“年轻潮流餐饮品牌”的认知标签。
蛙来哒的成功告诉我们,在当今餐饮市场,与其广撒网,不如深挖井。通过聚焦一个品类,做深做透,建立起自己的专业壁垒,同样能够开辟出广阔的天地。这或许正是当下餐饮创业者最值得借鉴的商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