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闻资讯

从长沙街边店到全国500+店:蛙来哒,湘菜出湘的“非典型”赢家

 来源:蛙来哒
 更新时间:2025-10-24

提到湘菜出湘,你最先想到什么?是剁椒鱼头的鲜辣霸桌,还是辣椒炒肉的镬气蒸腾?但近年来,有一家品牌却凭借一道“非典型湘菜”——牛蛙,打破了传统湘菜地域局限,在全国开出500余家门店,更拿下“中国牛蛙餐饮连锁企业规模第一”的权威认证(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它,就是蛙来哒

 

一、破局:不走寻常路的“超级单品”战略

 

2010年,蛙来哒在长沙开出首家街边店。彼时湘菜赛道竞争激烈,深陷“同质化严重”的困境。

 

2015年,蛙来哒跳出传统湘菜的固有框架,果断砍掉菜单上冗余菜品,包括当时销量很好的几款鱼,将此前仅作为“配角”点缀餐桌的牛蛙,升级为唯一主打品类,填补市场空白在品类聚焦的同时,蛙来哒更打破口味局限,一举推出12种风味各异的牛蛙锅——既坚守湘味基因,打造出紫苏牛蛙这样地道醇厚的湘式招牌;更突破地域壁垒,创新研发芝士番茄味、重庆豆腐花味、鸡汁菌菇味等突破性口味,凭借“守正与创新并举”的思路,完美适配南北食客的味蕾差异,成功开辟出独树一帜的牛蛙品类赛道。


蛙来哒

 

场景重构更让品牌精准捕获年轻客群。聚焦牛蛙单品后,蛙来哒果断告别街边店的传统形态,以霓虹灯的迷幻光影、个性十足的墙面手绘画、高品质音响的沉浸式音效,打造出兼具个性与潮流感的爵士酒吧式用餐氛围。这次场景革新,不仅让“吃牛蛙”摆脱了传统餐饮的刻板印象,更升级为一种年轻群体追捧的潮流生活方式,让品牌在同质化竞争中彻底站稳脚跟。

 

二、定局:标准化+供应链,破解湘菜“出湘难”

 

湘菜出湘,最怕“异地变味”。蛙来哒通过两大核心引擎实现全国品控

 

1、运营标准化

 

传统中餐的精髓往往藏在“少许”“适量”的经验主义里,这也成为制约连锁化发展的关键瓶颈,口味随厨师波动、出餐效率时高时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而早在品牌创立之初,联合创始人罗清便跳出传统餐饮的思维桎梏,将其在科技行业与制造业深耕多年的标准化管理经验巧妙融入餐饮运营,把原本依赖经验、流程复杂的中餐制作,系统性拆解为可复制、可量化的标准化工序,解决了中餐连锁化发展中“口味不一、效率不均”的核心痛点。


蛙来哒

 

如今,这套标准化体系已沉淀为多套覆盖全场景的运营手册,大到门店整体的管理制度、前厅后厨的详细分工、产品的标准化、门店CIS整体形象管理,到店长日常管理、危机事项处理……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品牌全国性扩张筑牢了坚实根基,更铺平了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

 

2、供应链优化

 

食材是风味的根基,异地扩张要守住口味,首要是守住食材的品质底线。蛙来哒深谙此道,早在2016年,品牌便率先布局上游供应链,以长远眼光推动牛蛙养殖业的生态化升级,为口味稳定埋下关键伏笔。

 

初期,为从源头把控品质,蛙来哒与上游养殖大户达成深度绑定,创新采用“订单式”合作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效规避了市场价格波动、供需失衡等潜在风险,保障了全国门店的稳定运营,更通过稳定的采购需求锁定了养殖户的收益,形成品牌与养殖户的双赢。

 

随着品牌规模扩大与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单一合作养殖已难以满足标准化需求。2018年,蛙来哒顺势打造专属牛蛙养殖基地,严格遵循科学养殖标准,对水质、饲料配方、生长环境进行精细化调控,从源头牢牢锁定食材的新鲜度与品质。2022年,更是创新推行“稻蛙”养殖,进一步提升牛蛙的品质与健康属性。


蛙来哒

 

食品安全是品质的核心底线。为此,蛙来哒建立了堪称严苛的“牛蛙三级检测”机制:养殖塘头的初次筛查、仓储环节的二次复检、门店端的巡回抽检,三层关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全方位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每一批次牛蛙都符合品质与安全双重标准。

 

从养殖基地到门店后厨,从食材甄选到成品上桌,蛙来哒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这套全链路管控体系,不仅实现了全国门店食材品质的高度统一,更让消费者无论身处哪个城市,都能尝到地道醇厚、稳定如一的牛蛙风味,真正兑现了“每餐都一样,每店都一样”的品牌承诺。

 

从长沙到全国,从街边小店到餐饮标杆,蛙来哒用实力证明,坚守初心、勇于创新、严控品质,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
加盟咨询
JOIN CONSULTATION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加盟区域
其他说明

市场有风险,加盟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