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蛙来哒
更新时间:2025-11-13
2010年,湖南长沙解放西路,一家名为蛙来哒的湘菜馆开门营业。彼时,它与无数湘菜馆一样,菜单上有上百个SKU,淹没在同质化竞争的洪流中。
五年后,创始人罗浩、罗清兄妹做了一个大胆决定:砍掉半数菜品,全力聚焦牛蛙单品。这一减法,却成为品牌做乘法的起点。如今,蛙来哒门店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数量突破500家,成为牛蛙餐饮赛道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01品类破局:从红海竞争到蓝海开创
2015年的长沙餐饮市场,湘菜同质化竞争已趋白热化。蛙来哒创始人罗清在回顾早期经营时坦言,传统湘菜经营遭遇瓶颈,他们付出了“千万级的学费”。
面对困境,他们敏锐地意识到,唯有找到真正差异化的核心价值,才能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潭。他们在2015年做出关键决断——大幅缩减70%的湘菜品类,将SKU精简到四五十个,全力聚焦牛蛙单品赛道。
聚焦战略迅速开花结果。团队推出“平锅酥香+泡锅鲜嫩”双烹饪模式,并成功打造出“紫苏味牛蛙”这款现象级爆品。

当紫苏牛蛙的年销量突破千万锅,原本小众的牛蛙一跃成为餐饮新贵。
02标准化引擎:科技思维重塑餐饮管理
在品类创新之外,蛙来哒另一个不为人知的优势是其科技公司的管理思维。
“我来自于科技行业,所以我们其实一直对数字化很重视”,创始人罗清强调。因此蛙来哒一成立,就被当做一家科技公司管理。第一家门店就有自己的“厨房4D”,运营SOP快速推出,快速迭代,最快三个月就更新一版。产品未出,管理先行,产品标准化,管理模块化。
历经多年发展,蛙来哒已拥有多套完善的运营手册,涵盖了门店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整体的管理制度到前厅后厨的详细分工,再到产品的标准化和门店形象管理,甚至包括店长日常管理和危机事项处理等细节,都制定了详尽的标准。
支撑全国500多家门店品质稳定的,还有蛙来哒强大的供应链体系。早在2016年,蛙来哒便率先推出牛蛙“三级检测”体系,从塘头抽检到仓库复检,再到门店终检,每个环节都交由第三方专业机构严格把关。
2018年,蛙来哒进一步升级布局,拥有了自己的生态养殖基地。2022年,品牌又创新推行“稻蛙共生”的绿色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让牛蛙食材更安全健康,更实现了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03场景革命:八次迭代与年轻化战略
在Z世代主导的新消费浪潮下,餐饮业竞争已从产品转向场景体验。深谙此道的蛙来哒,用十年间八次门店风格迭代,上演了一场与年轻人审美同频的进化革命。
从1.0工业风起步,蛙来哒经历了2.0霓虹幻彩风、3.0高端商务黑金风、4.0红蓝炫彩闪电风、5.0宇宙太空探索风、6.0超级夜市风、7.0超级游戏厅主题店,再到如今8.0超级马戏团。每一次升级都精准踩中年轻人的审美偏好。
这种持续的场景创新,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更将门店转化为“社交货币”。消费者在小红书、抖音发布的探店内容,自带“网红打卡地”标签,形成裂变式传播。

2023年,当蛙来哒首家6.0超级夜市风门店在广州正佳广场开业时,排位超过2600多桌,刷新了品牌开业以来的排队纪录。
2024年,7.0超级游戏厅主题店开业三天线上话题曝光量突破600万次。这些数据背后,是年轻人用脚投票的选择。
04模式裂变:卫星店战略与全场景覆盖
面对消费场景的分化,2024年蛙来哒再次创新,与美团外卖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专注于外卖的“卫星店”模式。
与传统商场门店不同,卫星店采用街边店形式,面积更小,投资更低。客单价从堂食的72元降至40元左右,精准匹配年轻白领的工作餐需求和预算。
这种“大店做品牌,小店提销量”的双轨模式,让蛙来哒能够覆盖不同场景的消费需求——从商场朋友聚餐到工作日单人外卖,实现了全场景渗透。
2023年6月,蛙来哒获得沙利文三项权威认证:“紫苏牛蛙餐品中国首创者”、“2022年中国牛蛙餐饮连锁企业规模第一”、“2022年中国牛蛙餐饮行业蛙锅销量第一”。这三项认证从产品、企业规模到销售量,全面肯定了蛙来哒的行业领先地位。
从湘菜小馆到牛蛙巨头,蛙来哒十五年的发展印证了创始人罗清的感悟:“餐饮行业的门槛其实很高,需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放低姿态不断学习。”清晰的战略聚焦是成功的起点,而可靠的数字化伙伴,则是突破成长天花板的关键加速器。